据世界气象组织 1 月 12 日的新闻公报,2023 年为174年观测记录中最热的一年,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极大。2023 年,全球经历了极端高温、强降水、洪水和迅速增强的热带气旋等极端气候事件。
近期中美两国政府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中着重提出,“两国计划在《基加利修正案》下共同努力逐步减少氢氟碳化物,并致力于确保生产的所有制冷设备采用有力度的最低能效标准”。
根据《基加利修正案》的履约义务,从2024年起,中国氢氟碳化物生产和消费总量将被冻结,从2029年开始逐步削减氢氟碳化物生产和消费。2024年将是中国履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面对“履约”与“双碳”大考,中国制冷行业在节能减碳与制冷剂替代上如何答卷,化挑战为机遇,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在此背景下,1月12日至14日,由中国制冷学会主办的第一届制冷节能降碳与制冷剂替代技术发展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相关政策制定和研究机构、国内外行业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制冷剂生产企业和制冷设备制造企业的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围绕制冷剂替代路径、能效提升与制冷剂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关键问题的国内现状与国际规则等话题开展了深入全面的交流与探讨,旨在共同探索和实践“中国路线”,在节能降碳与制冷剂替代上助推我国从“制冷大国”走向世界“制冷强国”。
作为中国制冷学会制冷节能降碳与制冷剂替代工作组委员,三花控股集团首席科学家黄宁杰博士与三花新能源热管理科技(杭州)有限公司高强博士受邀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报告,参加圆桌会议分享观点。
作为专注于温度控制的热管理行业领军企业,三花在推进制冷行业节能降碳与制冷剂替代工作上有什么秘诀?是如何深入承担社会责任的?在此次大会上,高强博士在“分论坛7:高效制冷技术”上,以专题演讲《绿色高效零部件在低碳及制冷剂替代中的作用和潜力》展示了三花的努力与担当。
高博士指出,面对全球不断升高的气温,中国及全球都在行动,制冷空调行业责任重大。高博士以两个空调类型为例,用系统LCCP的分析方法,科学展示了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所占的比重,提出了减少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的措施。微通道换热器以及冷媒传感器部件能有效帮助制冷系统减少直接排放量;同时微通道换热器、电子膨胀阀等部件可有效减少系统的间接排放。示范数据展示,微通道换热器在家用、商用空调多个领域都可以带来显著的制冷剂充注量降低和能效的显著提升,而且结合低GWP制冷剂使用,进一步降低系统的生命周期排放。基于三花的分析,绿色高效的核心部件能带来制冷空调领域极大的减排潜力。三花持续不断投入研发形成了完整的制冷空调和汽车热管理绿色高效的零部件产品系列,积极参与双碳标准和绿色零部件产品评价的标准参编工作,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三花愿景“发展智能低碳经济,营造绿色品质环境”与《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使命一致,在可持续发展上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从2016年开始作为二十国峰会成员深入活跃于能源、气候与资源效率相关工作组,代表中国工商界积极建言发声。同时,在全球新型环保制冷剂替代工作上,国内深入参与了中国制冷学会、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中汽数据有限公司等组织的制冷剂替代研发工作;国际参与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臭氧秘书下设技术与经济评估小组(TEAP)的制冷技术选择工作组RTOC工作,AHRI与SAE主导的新型制冷剂替代研究工作。
14日上午,第一届制冷节能降碳与制冷剂替代技术发展会议圆桌会议举办。本次会议聚焦主题“从国家方案到行业行动——面向‘履约’与‘碳中和’的中国制冷产业发展道路”,邀请了行业供应链上下游知名企业如美的、海信、海尔、三花、格力、冰轮环境000811)、东风汽车600006)的高层领导参加。会议由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王宝龙与北京大学教授胡建信共同主持。黄宁杰博士受邀出席圆桌会议,分享观点。
黄博士讲到:我国的制冷空调产业正在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是出口大国。所以在“履约”和“双碳”的大前题下,我们的冷媒技术路线最重要之一是服务于我国产业的发展和需要。
中国的制冷产业已经从内循环走向大循环,正在走向国际化。相应的冷媒技术路线,也需要走向国际化,最终实现自主和引领。
PFAS等的争议及约束在全球范围内仍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在“履约”和“双碳”背景下,中国的冷媒技术路线,要坚持 “可持续性发展”,“全生态循环系统”及产业的发展需求,而不是单一冷媒的物性。
两天精彩的前瞻技术报告与圆桌会议探索了制冷行业的整体规划、替代路线与减排路线。在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履约与减排等多目标共赢的愿景下,三花愿与社会各界一起,积极推动制冷剂替代、能效提升、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工作进程,为环境保护和行业的低碳化转型贡献力量。
已有1003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06-30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29.72亿股,占流通A股83.72%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24.57元。空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下跌的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
限售解禁:解禁698.7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19%,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524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14%,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