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时髦产业。我们这个时代,人们的目光时常追逐着高精尖产业的巅峰传说、种种极限突破与艰难突围。
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那些典型的高精尖产业之外,国内还有如此多看起来似乎并不那么时髦的产业,却也做得扎扎实实,有血有肉。
在2022年的最后几个月里,无锡仍有不少企业红红火火地上市了,在这一批企业中,位于滨湖区马山的方盛换热器所代表的产业便有着上述特点。
比起元宇宙、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能轻易唤醒人们逐浪“高精尖”的与热血的产业,换热器产业似乎并没那么“吸睛”,不少人对这个产业的第一联想都是“老牌”的传统制造业,热度不高。
通俗来说,一般有热交换需求的地方就会用到换热器。它常见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船舶等工业领域,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
在逐渐了解这个产业的过程中,我们才发现,换热器不仅是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对于很多行业提高能源利用率,它也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以滨湖区西部的马山半岛为主要的聚集地 , 这里孕育了一支令人意想不到的王牌制造业队伍。这支默默耕耘的制造业队伍从上世纪80年代起壮大,在业内逐渐打响名声。
三十多年里,外面的时髦产业经历了几轮变迁,这个“传统产业”仍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打得火热,上市的公司一家接一家,还把生意做到了海外,越做越大。
尤其,在听过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自发创业以及换热器企业在这里扎根、转型、淘汰与重生的一个个故事以后,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深深的“自发性”,也感受到这个传统产业背后与其表面意义截然不同的“时髦”精髓。
1963年,当我国第一台管壳式换热器按美国TEMA标准在抚顺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制造出来时,滨湖区还未成立,马山也还是太湖里的一个孤岛。
1965年,当我国第一台板式换热器在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研制出来时,一个星星之火般的乡镇工业开始在马山岛上酝酿。
当晨光唤醒这片土地,这座半岛上有约 4000 余人出发抵达的第一站,都是与换热器产业有关的目的地。
马山度假区曾做过一个统计,在这里从事换热器行业的工人数量,能占到度假区工业企业总用工人数的近 1/3 。
别看这座半岛才58公里,它除了是滨湖区最具特色的换热器产业聚集地之外,还发展成为了国内铝制板翅式换热器的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地。
数据显示,2021年,马山已集聚换热器及其配套铝业企业4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36家,是度假区规上工业企业的48%。 地区规模以上换热器及其配套铝业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8.18亿元,是度假区规上产值的20.3%,且过去几年增势明显,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分别同比增长1.19%,10.44%和28.3%。 其中,宏盛换热器、鑫盛换热器等滨湖本土企业均是我国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行业油冷器、中冷器领域的著名换热器企业。
可以说,以换热器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构成了滨湖区产业版图上一个独特的存在,这里还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为“无锡滨湖高效节能装备特色产业基地”。
诚然,和这座湖湾之城近年来突飞猛进的生物医药产业相比,换热器产业少了些“明星”光环,也没有依托靓丽湖湾发展旅游业来得那么“水到渠成”,但它仍成功地壮大起来了。
在无锡(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经济发展局工业和发展改革科科长钱春晖的回忆中,这得从上世纪80年代马山第一家换热器厂诞生的故事说起:
1989年,无锡压缩器厂与马山镇和平村结对合作成立了马山换热器厂。那时换热器厂还属于和平村的村办集体企业,主要研发生产换热器产品以替代同类进口产品。 后来,随着企业发展,换热器厂一分为二,一部分改成了和平冷却器厂,为一汽锡柴厂配套;另一部分则仍保留为马山换热器厂,为无锡压缩器厂配套,并由此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如今的马山换热器产业集群。
我们在梳理时间线时发现,第一家换热器厂在滨湖马山诞生的上世纪80年代,正是我国自主开发传热技术的新趋势在国内奔涌开来的蓬勃之期。
这一时期国内换热器行业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开始获得较快发展。自此以后,大量的强化传热元件和优良的高效换热器被推向市场,诞生了折流杆换热器、双壳程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等一批国内传热技术时期的代表作。
也就是说,上世纪80年代,滨湖扬帆起航首次摸索的新产业,有着国内迭起的技术开发热潮作为最强后盾。
这次革新为滨湖培养了第一批相关领域的人才。在此后的时间里,当马山换热器厂不再年轻,从这家老厂房里走出的一批批骨干们,接过了行业薪火,在这片土地上不断燃起希望。
早期的马山并不算富裕,甚至还曾因为贫穷被调侃为“无锡北大荒”。所以,对于后来主动加入换热器行业的很多工人而言,进入这个行业的想法很简单,他们想通过勤劳致富。
在这样质朴的驱动力之下,换热器行业在滨湖西部的这片土地上有了最初的热度,并逐渐升温。不知不觉间,周边的人们也都注意到了,这块地方做换热器做得挺热的——两家、四家、八家……不仅是原先从老换热器厂里出来的人们在做换热器,也开始有了跨界的企业家们循声而来。
2007年,一家名叫方正纺织的纺织公司老板在经过多次考察后,下定决心跨界做换热器。一出手,便投了380万。
其实在他决定跨界之前,他已经在国内的亚麻纺织业内做出了一番成绩。但换热器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仍然吸引到了他,将他的目光引到了一个全新的赛道上。
同年,丁振芳的方盛换热器诞生。 从传统压缩机和工程机械的换热器做起,这家企业第一年就实现了九百多万的销售,第二年近四千万,第三年近五千万……
这是滨湖区第一家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助力滨湖实现了沪深北三大证券交易所全覆盖。同时,这也是滨湖马山第四家上市的换热器企业。
2、这个在滨湖马山实现了从“0”到“1”,又从“1”发展出了如今板翅式换热器产业集群的特色产业,其产业特色与竞争力又是如何锻造出来的?
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换热器行业的竞争主要体现为同一类型换热器生产者之间,以及某一应用领域不同类型换热器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而当前,我国的换热器产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可分为四大类: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空冷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 其中,市场上需求较大的产品类型是管壳式换热器,与外企竞争尤为激烈的的领域是板式换热器。
以产业最集中的马山地区为例,这里集中了数十家板翅式换热器生产企业以及上游原材料及配件生产企业, 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板翅式换热器产业集群。 在板翅式换热器的品类之中,它又在“铝制板翅式换热器”这一细分领域集中发力。
我们发现,这里的换热器产业主要研发、设计和生产铝板翅式换热器和高端管壳式换热器,产品应用于工程机械、农机、汽车、压缩机、发动机等多个行业。
和很多产业一样,换热器产业内部也有很多产品分类,有技术性弱、可替代性强的所谓低端产品,也有技术性强、附加值高的所谓高端产品。
在早期,这个行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起来,有一个原因也是其门槛较低,很多没有经验的初创企业可以从一些传统的换热器做起来。
“有一段时间大家都很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走才是对的。我们不想做低价竞争或者说恶性竞争,能感觉到这里有很多企业和我们一样,都在努力思考出路。”
“大家都在做大自己的优势,想找到新的市场突破口。这其实也是市场在引导我们每一家企业,该怎么样去找到更细分的方向。 比如,我们率先介入市场领域的两项产品是风力发电和轨道交通的换热器,我们觉得可以试试。”
方盛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市场的风向千变万化,在巩固原有市场领域的同时,方盛团队不断创新、革新技术, 由传统业务领域换热器系列产品制造向以“新能源”、“新基建”为主线的应用领域布局。
近年来,我们看到,滨湖区换热器龙头企业的发展方向,由传统工程机械类换热器产品逐步向风电、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军工等新领域转型升级——
鑫盛换热器相关产品已向智慧交通、风电机组等冷却系统转型; 佳龙换热器已向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转型; 普尔换热器已向海军中大型舰艇配套方面转型,其“钛合金”换热器产品已成为军工采购产品; ……
这是一种近乎本能的求生,也是一种质朴的企业生存智慧。在这个自发转型的过程中,滨湖区实际上也在经历着换热器产业从低端逐渐走向高端的蜕变。
据了解,未来,滨湖区的换热器产业还将持续向空气冷却干燥及净化装备方向转型升级, 该类产品属于芯片、电子、食品、医药等领域无尘车间生产时的必要核心装备,市场需求相当可观。
那么,换热器企业在后续发展中主动转型适应市场以找到自身在产业集群中长久发展下去的动力,则是这个产业凝聚起集群竞争力的关键力量,也可视为一种更高阶的“自发性”。
纵观换热器产业集群在滨湖区(尤其是在马山)的 成长、转型,从低端向高端,从个体到集群,从传统到特色,所有的变化背后,除了“自发性”,还有一条暗线——
企业自发寻找更适应市场环境的多元化发展路径,而产品则在自主创新的积累之下一次次实现更高附加值的突破。
从白手起家时对产品的基础操作——“要有产品图样”“以模仿为主”等,到如今能够实现自主研发,主动配合客户需求为其量身定制产品,在滨湖一些转型较为成功的换热器企业身 上,产品“集成化”与“多元化”的特质逐渐凸显。
这一过程中,一道道由科技创新锻造的隐形门槛在不断增强滨湖换热器产业的竞争力, 以产业集聚区的马山为例,2021年马山换热器产业仅研发投入便达1.24亿元。
当前,马山已有近70%的企业与国内科研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机制,50%以上的企业拥有自主研发中心及实验室;
此前,滨湖区换热器商会考察团还曾前往“换热器之乡”四平市考察探讨……一系列举措既是取经学习,也为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影响力在筑桥铺路。
哪怕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我国换热器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国产化程度渐高 , 但我国换热器产业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差距仍不小,这也意味着换热器行业也仍有很大空间亟待突破。
如今,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并得益于国家倡导工业生产节能、减排、降耗的政策利好,各地对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加,新的信号也在释出——
这一趋势,对于换热器企业更快地实现技术升级、扩大市场、提高利润也是又一次 机遇。事实上,从近几年我国换热器行业的市场规模也能看出换热器产业未来的可观前景:
数据显示,我国换热器行业的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1168亿元增至2021年的142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0.5%。2022年换热器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779亿元。
我们相信,这对于滨湖区换热器产业的未来也意味着一片新的蓝海。这支产业集群,虽集中于一方半岛,但其影响力正越过山海,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哪吒汽车CEO张勇:不太建议年轻人熬夜加班!熬夜加班,要么是工作强度分配不合理,要么是能力还需要提升
日本再次拆解一辆中国电车!BP高度称赞极氪007是吉利版“雷克萨斯”,朱凌表示没给中国汽车丢脸【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分析】
中央局会议: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推出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