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彩体育官网app

可拆板式换热器

兰石重装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杏彩体育官网app

  2023年上半年,我国能源化工行业呈现新的发展态势,一方面国内传统能源化工行业“降油增化”、“拆小上大”、“炼化一体”趋势明确,产业结构进一步分化调整,同时能源化工装置呈现规模化、集成化的发展特点;另一方面国内深入推进能源,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进重点领域电能替代,着力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新能源装备行业迎来快速增长期。

  2023年上半年,中国原油生产保持平稳,原油加工较快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原油生产量1.05亿吨,同比增长2.1%,原油加工量3.64亿吨,同比增长9.9%,行业景气度逐步回升。2023年上半年中国化学601117)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4%,从而带动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较去年同期增长13.9%。在国家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持续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背景下,2023年上半年,国内多个炼化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国内石油化工行业运行稳定,石油化工装备市场需求平稳。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挥煤炭主体能源作用,增加煤炭先进产能,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2023年5月工信部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并征求意见,指南提出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利用标准建设方案,其中包括煤炭清洁高效燃烧,煤基产品的清洁低碳高效利用,煤炭废弃物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受政策利好,2023年上半年,内蒙古等多地相继开工建设多个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煤化工装备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化工新材料作为新能源、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生物技术等战略领域重要基础材料,随着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逐步完善、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加快,战略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化工新材料市场需求持续提升。“十四五”以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各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也制订了一批地方性化工新材料行业指导意见、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等,推动化工新材料行业快速发展。在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2023年上半年,多个百万吨级化工材料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推动化工新材料装备市场需求增加。

  (1)核能产业。根据2023年4月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3》显示,预计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有望成为世界第一,2035年我国核能发电总量在总发电量的占比将达到10%,相比2022年翻倍。同月,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动沿海核电项目核准建设,建成投运“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广西防城港3号机组等核电项目,因地制宜推进核能供暖与综合利用。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核电电源工程投资359亿元,同比大增56.1%,核电发展积极安全有序。2023年7月,国务院新核准山东石岛湾、福建宁德、辽宁徐大堡三个核电项目、六台核电机组,涉及投资规模有望超千亿元。

  (2)氢能产业。自2022年国家层面明确氢能的战略定位以来,氢能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2023年以来,全国各省市密集发布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受政策驱动,氢能产业发展火热,根据CINNO 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6月中国氢能投资总额超4,900亿人民币。同时,2023年上半年氢能技术端在“制储输用”全链条上实现多个创新。2023年8月,国家标准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系统构建了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涵盖基础与安全、氢制备、氢储存和输运、氢加注、氢能应用五个子体系,未来在政策及技术的推动下,氢能项目将从示范项目逐步向商用拓展。随着氢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氢能相关设备市场需求巨大。

  (3)光伏多晶硅产业。2023年上半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投资情况及盈利状况迎来重新分配,下游硅片、电池、组件等行业呈现较好发展态势,中上游硅料环节产能充分释放促使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成本持续下降,光伏装机规模快速增长,上游硅料行业经历三年的快速发展,产能已达历史高点,经工信部统计2022年国内多晶硅产量已达到年产82.7万吨,预计2023年还将释放部分产能。受上下游供需关系影响,硅料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逐步放缓,生产多晶硅所需的核心设备需求逐步放缓,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时期。

  (4)光热及储能产业。2023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结合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新能源基地建设,尽快落地一批光热发电项目。目前,国家能源局在第一、二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清单中已明确了约1.5GW光热发电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国光热发电每年新增开工规模达到3GW左右,熔盐储热迎来加速发展。另外国家能源局2023年6月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明确,加快提升新能源可靠替代能力,深度融合新型储能技术应用,实现新能源与储能协调运行。截止2023年6月,国内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13.22亿千瓦,同比增长18.2%,约占总装机量的48.8%,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推动新型储能市场需要迅速增加。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分会预测,2023年中国储能累计装机有望超过15GW,到2025年新型储能的产业规模或突破万亿大关,到2030年预计接近3万亿元。

  2023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有效提升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促进能源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据工信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超过3.2万亿元,已建成25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2023年上半年,在物联网、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工业智能装备行业保持较快增长。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各行业正在加快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随着智能制造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关工业智能设备需求快速增长。

  在国家积极稳妥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背景下,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前景广阔。2023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发布《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进一步扩大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范围,鼓励加强绿色低碳工艺技术装备应用,带动全行业加大节能降碳改造力度,提升整体能效水平。据国家发改委统计,近年来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清洁能源设备生产规模位居世界首位,节能环保装备市场需求旺盛。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传统能源化工装备(炼油化工、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新能源装备(核能、氢能、光伏光热、储能等领域)、工业智能装备(快速锻造液压机组、工业机器人等)以及节能环保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检测、检维修服务及工程总承包。

  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各类高端压力容器,主要用于炼油、化工、煤化工等领域。炼油领域主要产品有重整反应器、加氢反应器(板焊式、锻焊式)、螺纹式换热器、隔膜式换热器、高压容器(热高压分离器、冷高压分离器)、循环氢脱硫塔等;化工领域主要产品有高压列管反应器、大型塔器等;煤化工领域主要产品有气化炉、费托反应器、变换炉、水洗塔、中间换热器、废热锅炉等;精细化工领域主要产品有各种反应器、汽化器、反应釜、冷却器、特材容器等。

  核能装备:核能产业上游主要产品有核化工非标设备、核燃料贮运容器、贮槽、箱室设备等;核能产业中游主要产品有核电站压力容器、储罐(核安全2、3级)、板式换热器(核安全3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乏燃料现场贮存系统、装卸系统及新燃料运输系统相关设备、HTL电加热器等;核能产业下游主要产品有核燃料循环后处理厂专用核安全设备(核安全2、3级),包括萃取设备、后处理首端专用设备、产品贮运容器、贮槽、箱室等储罐类设备及热交换器设备。

  氢能装备:主要为制氢、储氢和加氢站装备。具体产品有循环流化床加压煤气化制氢装置、渣油POX造气制氢装置、丙烷脱氢技术装备、1000Nm3/h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低压储氢容器、50MPa、98MPa多层包扎式高压气态系列储氢容器、储氢球罐、加氢站用微通道换热器(PCHE)、45MPa大流量氢气离子液压缩机等产品。

  储能装备:主要为公司正在开展市场化推广的高温熔盐储能储热系统集成设计及关键设备和正在研发的新型氢(氨)储能等领域关键技术及核心设备。

  公司的主要产品有快速锻造液压机组、径向锻造机组、板片液压成型机、液压数控卷板机、热模锻成形压机、校直机、智能锻造操作机、装出料机、重载转序机器人、自动化锻造生产线G+系列化设备、特种打磨机器人、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平台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军工、石油化工、新材料应用等重要行业或领域。

  公司有宽通道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空气预热器,焊接式板式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PCHE)、可拆式板式换热器、工业烟气净化设备、锅炉除尘、脱硫脱硝设备、污水处理设备等节能环保装备,主要用于冶炼、发电、化工等行业高效节能换热及大气废水污染治理。

  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通过与客户建立密切的日常沟通机制、目标客户针对性走访、客户邀标及主动搜集等形式获取市场信息,以公平竞标的方式获得产品制造、检维修服务和工程总承包合同订单。根据装备制造订单技术条件,公司逐步完成研发设计、工艺技术转化、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等环节,最终发运现场安装并交付用户;工程总承包业务通过招标方式开展设计、采购、工程施工等工作,并对工程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管控。同时,公司利用技术优势积极为客户提供持续优质的检维修服务,通过不断提升服务化水平,逐步搭建了能源行业“核心装备制造+全产业链综合服务”的新型商业模式和综合竞争优势。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公司紧盯下业投资信息,依托公司的核心技术、制造经验与品牌优势,通过与国际国内总承包商、工程公司建立良好合作机制,向工程方与业主方提供施工前期设计、技术咨询等方案,以投标报价的方式获取工程装置的核心设备订单;通过承揽的EPC工程总包,直接提供相关工程设备配套;通过为业主方提供最优的检维修方案及技术咨询服务,获取检维修业务订单。

  基于公司所属的行业特性、产品结构及市场竞争环境,定价模式以成本导向定价法为主,结合一定的竞争导向定价法。

  公司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中包括技术协议,规定了具体的设计模式,主要为:一是根据客户提供的工况条件和工艺参数的自主研发设计;二是由客户提供的外来设计图纸的原图审查设计,并对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及无法满足制造工艺要求的内容,与原设计单位进行协商修改确认。

  公司设有采购中心专门负责兰州、青岛、新疆、嘉峪关四大基地的物资集中采购订货、实施供应、统筹调配等工作,采购物资范围主要是公司产品用板材、管材、锻件、焊材等原材料、产品用外购配套件及工程总包项目用材料和设备。针对公司产品单件小批量订单式生产、所用原材料针对性强的特点,对所需材料及设备采取集中采购的模式。同时,公司搭建了动态、统一的合格供应商管理体系,内部严格对供应商进行资格准入审查及SRM供应商平台管理,对大宗原材料、主要辅助材料实行国内物资材料生产厂家直供模式,保证了原材料采购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规模效应带来的议价能力。

  由于公司主要产品为定制型的非标准化设备,用户对同一类产品的用料、参数、性能要求均不同。公司的生产组织模式为“以销定产”模式,即完全根据客户的订货合同来安排、组织生产。产品生产周期一般为3-12个月,产品在安装调试、功能验证、生产线打通、整体装置试车成功的平均验收周期为3-6个。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